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时间:2024-06-25 浏览量: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081303T)

专业学科背景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产品(如汽车、手机、电脑等),其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自然界。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很多矿产资源仅够使用几十年。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例,2023年,全球销售了958万辆电动车,产生了58万吨废旧电池,其中含有镍、钴、锂等稀缺金属,若将这些金属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不仅能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还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预计2025年我国锂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将达325亿元)。如何实现这些固废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是资源循环科学工程专业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责任所在。

 

图1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1年9月份开始招生,本专业是针对一次资源日渐匮乏、二次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现状,为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学科和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新专业,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面向工业固废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专业。

图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

专业拥有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冶金工程(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新专业,2022年入选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2022年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2023年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二(校友会版)。

图3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

专业发展理念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专业建设依托

冶金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冶金资源洁净高效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人才培养方案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位

培养定位:培养掌握资源循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材料化制备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组织决策,具有国际视野、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解决工业固废循环利用过程工艺设计、设备开发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培养方向:新能源固废再生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洁净高效利用。

专业核心课程:物理化学、资源循环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资源与环境材料学、工业生态学、再生金属冶金学、资源加工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实验技术、固废资源化利用及设备。

专业师资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1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8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

图4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

图5 标志性科研项目

人才培养动态

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持续在95%以上,研究生录取率接近40%,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如格林美、京东方、天能循环、首创环境、宝武环科等知名企业),从事与资源、环境、材料、冶金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已逐渐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图6 学生就业的典型企业

图7 学生获奖证书

校企融合育人

专业先后与多家拥有资源循环背景的知名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如京东方、宝武环科、格林美、天能循环、南京福盛新材料、中再生),通过互聘导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基地建设、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和形式,共促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图8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电话:0555-2311571 E-mail:yjxy@ahut.edu.cn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1530号秀山校区冶金楼 邮编:2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