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0203 )
专业与学科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机械类专业,是由机械、材料、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技术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设立的三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始建于1958年6月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轧钢专业,1977年4月更名为马鞍山钢铁学院轧钢专业(本科),1983年更名为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98年按教育部专业设置要求更名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3年设置轧制成形、模具成形两个专业方向,2016年调整为材料成形工艺及过程控制、数字化材料成形两个专业方向。2011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学科1985年开始与东北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列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含材料加工工程),2019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十大“高峰学科”。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25年校友会全国排名第22位(5A级),软科全国排名第46位(B+)。
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专业教师34人(未含他系学科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1人 (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17人、讲师/实验师12人)。有国际注册首席创新官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 人、宝钢优秀教师和提名奖2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 人、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青年人才(海外)3人;二级学会理事/副主任委员2人,二级学会委员2人。教师中,具有在本专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比例达41.2%,具有从事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背景的比例达67.6%。

成型系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

省级教学名师 |
教学实践与创新活动
以材料成型专业课程为核心,融合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技术,形成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化轧制成形与过程控制、智能化模具成形两个特色专业方向。目前,专业拥有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工程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实验示范中心、创新和实训中心等平台7个。实验中心建筑面积近15000㎡,另有1500㎡重型实验室,用于教学及科研各类设备2350余台套,设备总值达5050万元。另外,与中国宝武集团、奇瑞汽车、华菱重卡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和实训基地。专业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智能化模具成形实验平台 |

数字化轧制成形实验平台 |

数字化二辊控轧-控冷系统 |

镁/铝轻合金挤压机 |

增材制造的3D打印系统 |

计算机模拟计算与仿真室 |

虚拟仿真室及教学场景 |

热连轧虚拟仿真操作系统界面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实习实训 |

宝钢股份公司生产实践活动 |

华菱汽车公司生产实践活动 |

奇瑞汽车公司生产实践活动 |

马钢股份公司生产实践活动 |

汉马科技公司生产实践活动 |

“安工大杯”全国模拟轧钢大赛获奖 |

第九届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一等奖 |
科研活动
专业设有新型钢铁材料与轧制工程技术、车轮与型钢、钢管成形理论与工艺、先进材料制备与特种成形工艺、模具技术与轻合金成形理论、流程工业智能化等科研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课题、产学研合作二类以上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行业科学技术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著作8部。



学生就业与发展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宽泛,涉及冶金、机械、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已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4000余人。就业去向主要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省份和地区的高端制造领域,一批毕业生已成为中国宝武集团、中冶集团、中信泰富、中钢集团、京东方、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星马汽车等知名企业的技术首席和高级管理人才,为我国材料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专业年毕业本科生约170人,就业率98.5%以上,其中约50%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等)。
本科招生与报考咨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报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