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程:材料成型过程控制、板形及尺寸精度控制技术
研究生课程:数据处理及实验优化设计
科研方向:(1)金属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开发研究
(2)新一代钢铁材料开发及其组织性能控制
(3)大型装备故障诊断与寿命分析研究
(4)节能减排轧制技术
社会职务: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大中型型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管和冷弯型钢工模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安徽省冶金及矿山装备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热加工工艺》期刊编委。
简 历:
黄贞益,籍贯安庆怀宁,博士,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钢管及冷弯型钢工模具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安徽省冶金及矿山装备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大中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热加工工艺》期刊编委。
黄贞益教授长期以来从事钢铁材料成型理论、工艺、性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围绕轧制和新一代控冷工艺理论与装备技术,大型装备及传动系统在线故障诊断、加热炉和热处理炉在线黑匣子适时检测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先后主持参加完成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钢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宝钢、马钢、南钢、莱钢重大难题攻关等项目60多项,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市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SCI/EI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省规划教材一部,获中国冶金教育类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 HuangZhenyi ; Chen Fuqiang ; Wang Ping. High-temperatur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of a SA516GR70 vessel stee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652-654:1471-1477.
[2] HuangZhenyi ; Shi Qi ; Chen Fuqiang ; Shi, Yunfeng . FEM simulation of the hydrogendiffusion in X80 pipeline steel during stacking for slow cooling. Acta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 2014, 27-3: 416-421.
[3] 黄贞益;陈光;牛亚然;王光朋;黄一新;刘文学. 连铸坯凝固偏析和高强热轧盘条的组织遗传性. 钢铁研究学报,2007,01: 44-47.
[4] 黄贞益;肖亚;侯清宇;王萍;章小峰. 回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T91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钢铁,2015,08: 71-76.
[5] 黄贞益;白光润;冷轧带钢在线磨辊表层残余应力的研究. 钢铁研究学报,2002,02: 22-24.
[6] 黄贞益. 在线磨辊辊面粗糙度的实验研究. 钢铁研究学报,2003,06: 29-32.
[7] 黄贞益;白光润; 王萍. 冷轧带钢轧机在线磨辊磨削区的温度场. 钢铁研究学报, 2000,04:23-26.
[8] 黄贞益;任洪敏;邵仁志;柳国徽;章小峰. Ф45mm轴承钢预穿水冷却工艺研究. 热加工工艺, 2014年8月, 43(15): 110-113.
[9] 黄贞益;王伟;王道远;陈敏侠. 辊底式炉板坯加热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工艺研究. 材料热处理技术, 2015年5月, 40(10): 162-165.
[10]黄贞益;肖亚;侯清宇;王萍;章小峰. 回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对T91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钢铁, 2015年8月, 50(8): 71-76.
[11]黄贞益;韩争攀;王道远;李长宏;吴俊平. 炉卷轧制高强板横向浪的形成原因分析. 热加工工艺, 2014年3月, 43(5): 128-131.
[12]黄贞益,吴胜付,程鼎,陈敏侠. H型钢控制冷却工艺开发与应用研究. 热加工工艺, 2011,08: 154-156.
[13]黄贞益,朱涛,张国民.1780 mm热连轧粗轧宽展模型参数优化研究. 中国冶金, 2008,05: 24-26.
[14]黄贞益,陈光,曹燕,刘相华,王国栋. 建筑用耐火钢的开发研究. 热加工工艺, 2004,02: 9-12.
[15]黄贞益,刘莉,张明亚.冷却工艺对BH钢性能影响的研究. 热加工工艺, 2009,24: 107-108+174.
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
[1] 一种低碳热轧小 H 型钢快速冷却方法. 专利号: 201010502446.6,专利授权日: 2014.10.08.
[2] 管桩用端板的离心铸造直接横轧制造方法. 专利号:201110273089.5, 专利授权日:2013.10.16.
[3] 一种 Q690D 钢快速回火热处理方法. 专利号: 201110072298.3, 专利授权日:2013.04.24.
主持纵向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低密度、高强塑性积钢的强韧化机制与内氧化行为研究,No.51674004).
[2] 863重大项目子项(500MPa碳素钢先进工业制造技术子项目“钒氮合金在冷镦钢中的应用研究”,No. 2001AA332020).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小H型钢控制冷却系统及工艺开发研究.No.2007DAE30B01).
[4]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纳米钢铁材料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No.2006KJ080A).
[5]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项(高强度汽车用钢TRIP钢的开发, No. 2009KJ091B).
[6]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强韧宽中厚板(卷)连铸卷轧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规模产业化,No.BA2006015).
获 奖:
[1] 2010江苏省科学进步奖. 项目名称: 高强韧宽中厚板(卷)连铸卷轧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规模产业化. 奖励等级: 二等.
[2]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 宽中厚板卷生产关键技术. 奖励等级: 二等.
[3]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混凝土用盘条开发研究. 奖励等级: 二等.
[4] 主编的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现代工业概论》获第二届冶金优秀教材一等奖.
[5] 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的制造方法. 奖励等级: 三等.
[6] 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 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 奖励等级: 三等.
[7] 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 高强韧宽中厚板(卷)连铸卷轧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规模产业化. 奖励等级: 二等.